近日,伴随着消费市场对白酒需求的持续升温,国家相关部门频频破获多起高仿白酒销售案件,揭露出一条隐秘且复杂的高仿白酒进货渠道网络。一个被形容为“千言万语”的地下供应链逐渐浮出水面,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层层嵌套的作业链
根据执法人员调查,这条高仿白酒的供应链从假冒制造、包装,再到销售,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产业结构。首先是“作坊式”生产源头,这些不法商家集中在偏远地区,他们购入市场上廉价的酒精原料,通过简单的化学添加和处理,再使用冒牌标识和包装,以假乱真的高仿白酒便应运而生。据介绍,这些作坊往往打着合法企业的幌子,而因为其隐蔽性强,很难被外人发现。
接着是中间批发商的角色,他们主要负责将这些假冒产品流转于各个二三线城市。他们有着自己的“秘籍”,通过人脉关系建立的供销网络,逐渐将高仿白酒扩散至更大的市场。为了规避检查,他们往往以多家公司之间的复杂网络掩护实质上的非法交易。
销售终端的造假手段
在销售终端,欺诈手段愈加高超。不仅假冒高档白酒的外观可以做到以假乱真,部分批发商甚至雇佣专业人士为假酒编写虚假的溯源信息,通过电商平台、微商乃至实体店铺,以多种方式推销给毫无戒心的消费者。
一位曾从事假酒销售的行业内部人士表示,他们有一整套针对消费者的欺骗话术,无论是在口味、包装上的模仿,还是关于产品“经典”历史的编造,都是为了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而一些消费者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常常无法识别其真伪。
涉案金额与危害
据悉,此类案件中涉案金额往往高达数百万元,获取暴利的同时,带来的社会危害也十分严重。执法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9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已破获假酒案万余件,缴获假酒上百万箱。一些不知情的消费者购买后,不仅遭受经济损失,更因劣质酒精对健康构成危害。
尤其是在一些白酒消费旺季时,假冒高档名酒更是成为不法分子牟利的首选。部分消费者因为亲朋馈赠而误食伪劣产品,造成身体不适甚至中毒事件不在少数。专家提醒,辨别高仿白酒仍需加强自我识别,切勿因低价诱惑而轻易购入。
多方联动加紧打击
为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相关部门正加紧对高仿白酒案件的侦破力度。一方面,通过跨区合作,打破区域保护主义,集中力量整治源头是关键。另一方面,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物流渠道的监管也成为严防假酒流通的手段之一。
此外,数字化防伪技术也在不断增强,许多正规企业已开始在酒瓶上嵌入芯片,以便消费者能够通过扫描验证真伪。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消费者自我保护,也为执法机关提供有力线索。
公共意识亟待提升
同时,专家呼吁提高全社会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警惕意识。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有效遏制“千言万语”的假冒产业链不再翻起暗涌。
打击高仿白酒,需要的不仅仅是执法者的努力,更需全社会形成合力,齐心净化市场的明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产品的溯源与真伪辨别,拒绝被低价迷惑,确保自身的消费权益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