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知名白酒品牌贵州茅台酒再次登上媒体的头条,但这次并非因为颇受追捧的市场表现或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拍卖价格,而是因为黑市上不断流通的“瞬息万变”的假冒伪劣产品,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冒牌酒“瞬息万变”,难辨真假
在一场引人注目的假冒酒调查中,市场监管人员对仿制53度贵州茅台酒的黑产链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在这次行动中,查获了数量惊人的假酒。从外观上看,这些假酒与真品几乎无异,不仅瓶身上的标签印刷精美,外包装也进行了高仿制处理,瓶盖甚至采用了相似的防伪设计。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制假者不仅在外观上煞费苦心,更在科技上蓄意转换。他们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借用二维码、数字防伪等现代科技,将假酒仿得“惟妙惟肖”。消费者打开包装后,通过扫描瓶盖上的二维码,往往被引导至一个伪造的“防伪查询”网站,从而相信自己购买的是正品。
制假团伙的幕后黑手
更深入的调查揭示了这些假酒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此次查获行动共捣毁窝点10余个,抓捕涉案人员30多人,其中不乏在酒类行业深耕多年的“内行人”。这些制假团伙组织严谨,各个环节分工明确,从采购原材料、印刷标签,到生产、灌装及线上销售,形成了一条成熟、隐秘的制假流水线。
除了面向国内市场,这些假冒茅台酒甚至远销海外,通过跨国电商平台或是通过个人代购渠道,流入欧美及东南亚市场,给中国酒类品牌的国际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打假成为常态 监管愈发严格
随着市面上假酒的泛滥,消费者维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对此,市场监管部门态度坚定,表示将加强对假冒伪劣酒品的打击力度,提升监管科技化手段,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贵州茅台公司则在事发后迅速回应,表示将全面配合有关部门的打假行动,同时加大对自家产品防伪技术的投入。公司呼吁消费者通过官方渠道购买,并坚持使用官方的鉴别系统,以保护自身利益。
通过此次事件,白酒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也纷纷表达了对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产品防伪能力的关注。希望通过行业合作、技术共享等方式,共同打造一个更为健康透明的市场环境。
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事件曝光后,不少消费者对如何辨别真假茅台酒显示出了强烈的需求。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茅台酒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提高警惕:首先,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酒品,避免因为贪图便宜而使用非正规厂商和个人;其次,仔细观察酒瓶的印刷和防伪标识,正规厂家生产的标签印刷清晰且工艺复杂,防伪标识也较难仿制。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品鉴口感来鉴别,正品茅台酒入口柔和,酒香悠长,回味复杂且富有层次感,而假酒往往在口感上粗糙短涩,甚至会有刺鼻的酒精味。
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加强,相信假酒产业的生存空间将逐渐缩小。但不容忽视的是,全社会仍需形成合力,共同守护驰名中外的酒类品牌,让消费者真正买得放心、喝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