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北京报道
近日,随着打假行动的深入推进,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金沙江路的一家仓库内,捣毁了一个长期以来制作和批发A货茅台酒的犯罪团伙。该团伙多年来以“一比一”高仿产品的幌子,进行非法牟利。据调查,这一案件涉及的假酒已经流入全国多个省市,涉及金额庞大,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假酒窝点被端,背后气焰嚣张
本次案件的突破口来自一位热心消费者的举报。该消费者称,其在网上购买了一瓶宣称自己是一比一高仿度的茅台酒,但在饮用时感觉口感上与正品有显著差异,并怀疑其中可能添加了其他材料。经过相关部门的联合调查,最终锁定了这家位于北京的仓库。
据警方介绍,这一假酒制造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拥有相当完整的生产和销售链条。从酒瓶、包装盒的制作,到假冒标识的印刷,以及最后成品的封装,每一个环节都极具迷惑性,为从业人士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精细分工,假酒流向广泛
根据现场查获的资料显示,这一团伙不仅在酒瓶外观上力求仿真,而且在内部装入的液体上也做足了功夫。他们自称其产品已经达到“一比一”的高仿程度,使得许多消费者在外观和酒质的初感上难以分辨,从而误以为购买的是正品茅台。
市场监管部门人员在现场介绍,这些假冒酒品多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利用网络平台的管控漏洞躲避监管,不少假酒流入了外地乡镇甚至一些小型零售商,许多消费者不明真相,自然也很难查出玄机所在。
市场监管亟待加强,消费者需警惕
这一案件的成功破获,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假酒问题的广泛关注。假酒不仅侵犯了品牌的合法权益,更给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假酒源头的打击仍然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任务。对于广大消费者,也需在购买时保持警惕,比如选择官方渠道购买、查看防伪标识等。
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将继续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加大对制假售假的打击力度,并呼吁广大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积极举报假冒伪劣商品。同时,也计划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机制,以确保市场环境的健康发展。
假酒黑市猫腻多,需多方合力应对
与假酒问题长期存在的现状相对应,在诸如贵州茅台这样拥有强大市场号召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背景下,假酒猖獗的现象便尤为突出。企业方面亦表示,将增设技术手段,提高产品可追溯性和防伪性能,并与执法部门合作,共同打击这些黑色利益链。
茅台作为中国的白酒龙头,其品牌价值以及在市场中的号召力举足轻重。因此,任何假冒产品的存在都极有可能对其品牌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损害了茅台的声誉,也扰乱了合理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
网络售假泛滥,打击力度需升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假酒销售的重要渠道。相关专家指出,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在假货交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平台方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方面急需付出更多努力。
不过,回顾近年来的众多打击假货行动可以发现,除了依法从严处置制造假冒产品的源头者外,更需要相关平台提高识别技术,预警机制,加强对售假行为的甄别监控能力。此外,多方力量联合执法、形成打假合力,也成为目前亟需强化的领域。
由此可见,无论是监管部门、品牌厂商,还是广大消费者,只有多方合力,加强治理,才能在愈发复杂的假货市场中,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