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安静的周末傍晚,张雪(化名)在某知名电商平台上的购物车中添加了一瓶“飞天茅台”酒,价格比官方零售价要便宜不少。由于商家的广告“特供”“同厂出品”的字眼,她心中略存疑虑,但决定下单。几天后,她收到了一个与真品极为相似的包装:标识、字体、瓶身颜色几乎无懈可击。然而,在朋友小聚品酒时,她的眼前却被这瓶酒的味道所出卖。
随着在消费市场上仿冒酒品的增多,仿真名酒的产业链条愈发复杂和隐蔽。日前,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一条以次充好、以仿充正的灰色产业链。一瓶“千呼万唤”的平价茅台,背后实际上是仿真技术的产物,和由此延伸出的一条线下货物流通暗道。
仿真酒市场的幽光
近年来,随着茅台酒价格一路飙升,市场的供不应求以及消费者对于正版、高档次名酒的需求不断攀升,这为“仿真酒”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尽管各类打假行动持续进行,但由于仿真技术的提高和消费者辨别能力的有限,这种仿假酒在市场消费中频频得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知记者,“这些仿真酒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有些还进入线下的酒类专营店,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扰乱了正规市场。”
从“工厂”到市场的流通之路
据知情人士透露,仿真茅台酒的制造地多集中在几个固定的省市,一些规模较小的“地下工厂”拥有精良的包装设备和仿制技术,辅以价格低廉的原材料,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生产出来的仿真酒品会通过层层代理,逐渐小范围扩散至各类小型商超和不正规的酒水供货商,最终流入广大消费者的餐桌。
“从工厂到拿货,我们有一整套分发渠道,直接卖到卖场或者通过线上销售。”一位前从业者在悄然退出业界后,向记者揭露了这个以低廉价格横扫市场的秘密。
电商平台:灰色交易的温床
即便在近年来各大电商平台加大了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但通过平台销售仿真酒的现象依然屡禁不绝。一些商家通过隐藏店铺地址、模糊商品描述、制售一体等方式逃避监管,将假酒通过快递四散分销至全国。
消费者若仅凭价格进行购买,在缺乏专业知识和足够认知的情况下,便轻易坠入了假酒的陷阱。
监管和防控的双重挑战
面对颇具挑战的监管状态,多方力量仍在积极行动。企业方面,如茅台等名酒企业逐步加大防伪技术的投入,采用先进的物流追踪和防伪标识,使消费者能够通过扫码等简单动作验证产品真伪。然而,这些技术的普及面和准确度也有限制,使其仍难以完全制止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
政府和行业协会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力图通过加强市场监督和治理来净化市场环境。然而,仿真酒制造者总是试图通过法律漏洞,坚持钻监管的空子。
消费者的自我保护
消费者在购买名酒时,如何自我保护和识别产品真伪仍然至关重要。业内专家建议,消费者应通过官方渠道或正规商家购买,同时关注产品的包装、标识,并尽量选择具有防伪验标的产品。
同时,消费者若发现买到假酒,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取证举报,不让不法商家继续逍遥法外。
对仿真茅台酒的严查、打压和防控依旧任重道远,而最终完成这场伟大战役的关键或许就在于消费者的觉醒与积极参与。市场上每次采购的反思、每次举报行动的坚持,将会汇聚成改变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