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报特写!一比一精仿飞天拿货渠道“袖手旁观”

在名酒市场中,茅台酒一直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昂的价格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与正品茅台一同流通的,还有数量惊人的精仿茅台假酒,使得广大消费者在享受美酒之时,也面临着真假难辨的风险。近期,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一比一精仿“飞天”茅台的流通,居然形成了一条地上地下交错的黑色产业链,而所谓的高仿酒供应渠道则令人难以置信地“袖手旁观”。

黑市猖獗:一个“托”引发的镜头

在一个天气阴沉的上午,记者化身一名普通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一名自称拥有“正品”飞天茅台的批发商。这名批发商在平台上以低于市场价两成的价格出售茅台酒,并声称库存充足。经过几番接触后,批发商极力邀请记者实地查看其货源,并信誓旦旦地保证其酒在高级酒楼中极受欢迎。

在这条由社交平台、二次商家、各种“托”共同织成的销售网中,消费者很容易被蒙蔽。在随后的一次“交易”中,记者在某偏僻的郊外仓库内,首次亲眼见证了这条名为“飞天”的黑色产业链的另一面——包括从瓶盖、标签到外盒,全套生产工艺的展示。

制假内幕:精密仿制的迷惑

在这一过程中,那些精仿产品几乎以假乱真。制作者们声称,他们可以做到瓶身纹理、包装纸张以及防伪标签的高度还原,甚至是通过特殊技术生成与真品一致的二维码。记者获悉,这些假酒完全套用真实茅台的“身份信息”,往往可以在大型线上平台或线下商超中“鱼目混珠”,获得消费者的初步信任。

通过深入了解后记者得知,这些假货的原料酒往往是从低价白酒中调配而成,经过工业酒精和香精混合以此提升口感,这不仅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更是对中国传统酒文化不可忽视的侵蚀。

监管与反制:漏洞与努力

随着茅台市场价值的不断攀升,以及消费者对于商品真伪的担忧,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市场巡查、设立酒类市场监督模块,甚至与茅台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真茅台”APP以供消费者检验真伪。

但是,在记者追踪调查中发现,这些措施仍存在一定盲区。一方面,网络销售平台由于信息披露的滞后,难以及时追踪大规模的全国性假酒销售行动;而在线下流通领域,则因为缺乏强有力的中间环节管控,精仿假酒能够轻而易举地流入正规流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许多假冒伪劣产品通过小型私营作坊完成生产和包装,这些作坊不仅分布广泛,且由于规模小、机动性强,通常躲避了常规检查,成为现有监管体系中的死角。

消费者的觉醒与行动

面对如此复杂的假酒市场,消费者群体的自我防范意识正在逐步提高。很多业内内行通过社交媒体或专业论坛,分享辨别真假茅台的方法和经验,这对提高消费群体整体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也与消费者组织联合,宣传推广识别真假茅台的小技巧,试图从源头上铲除造假的土壤。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消费者选择通过更为正式的途径,如大型商超或直接通过茅台专卖店购买产品,虽然这给他们带来了更高的成本,但却是最为有效的应对方式之一。

在这场真假“飞天”的博弈中,无论是制假者的精密手段,还是消费者的防范意识,抑或监管机构的制约措施,似乎都已成为这条黑色产业链运转的一部分,完成着一个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态平衡。而如何撼动这个看似稳定但危害无穷的平衡,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

By x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