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仿真茅台酒拿货渠道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了解,这类仿真茅台酒与正品几乎难以分辨,其逼真程度到让许多消费者和商家都慌了神。随着仿真酒事件在全国范围内炸开了锅,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些仿真茅台的“出生地”究竟在哪?背后的利益链条如何运作?我们能否从根源上杜绝这些三无产品对市场的侵害?
调查显示,仿真茅台酒的供应链如此之隐秘,以至监管部门一时间也难以全盘掌控。不过,最令人发指的是,在这个多方博弈的利益网络中,部分利益相关者竟然“袖手旁观”,默认了此类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使得问题愈加复杂。
制假售假的“灰色地带”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仿真茅台酒产业链的运作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获取酒瓶、标签等包装材料,这些材料很多在正规渠道即可采购,而其后的制造环节则很难追踪,因为制假者通常会选择在偏远地区的小作坊进行生产,这为法律监管的触及增加了难度。
此外,这类小作坊的生产设备及工艺虽然简陋,但因为对于市场需求的敏感性,迅速在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小作坊往往并不直接负责销售,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地下供销渠道进入市场,这种小作坊式的生产和分散的销售网络,让法律很难找到打击仿真酒的直接目标。
网络售卖,渠道泛滥
互联网的发展为这些仿制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一些社交媒体、购物平台成为了仿真茅台销售的一个重要出口。一位业内人士向我们透露,在一些群组和论坛中,仿真茅台酒成为了热门话题,甚至有相关的微信群、QQ群专门供销仿真产品。
同时,这些仿真产品的出售往往打着“正品”的幌子,并以低价高质吸引消费者。“低价茅台”往往成为一种诱人的选择,吸引许多希望尝鲜的消费者。一旦这些产品因无良商贩之手进入市场,便立即产生了交易。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样的销售模式无疑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不少人误以为捡了便宜,却成为了仿真产品的最终买单者。
监管的夹缝与销售“默许”
在仿真茅台酒越来越“逼真”的情况下,许多消费者开始对市场失去信心,而在一系列监督和检测环节中,部分权威市场监管者、业内人士与商家间的默许和配合,则让这些问题得以一再延续和壮大。
一位匿名的市场监管者告诉调查记者,在管控仿真茅台的过程中,不少监管人员面临工作量巨大和打击力量薄弱的困境。有时,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的投入,都与制假售假者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尽管许多地方监管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现代物流的发达,“漏网之鱼”依然游走在各个角落。
消费者该如何鉴别?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如何避免购买到仿真茅台酒实则是个不小的挑战。首先,消费者需要选择正规渠道进行购买,这些渠道包括茅台厂家直销店、大型商超、官方授权的电商平台等。在购买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核对产品身份证、包装标识、生产批次信息等,任何一个小细节可能就是假货的破绽。
再者,酒的色泽、气味、口感也是辨别真伪的重要参考。此外,也可以借助于权威检测部门的帮助,如有必要,可以选择送样检测,以确保所购茅台真伪。
透过现象看本质,仿真茅台酒的问题不仅在于其表面的商品侵权,更在于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市场监管体系漏洞以及制假售假手段的隐蔽性。在关注假冒伪劣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期待通过多方共治,能有效遏制仿真产品的肆意横行,重塑市场的诚信和次序。
社会各界广泛呼吁需从源头上解决仿真茅台酒泛滥的问题,同时也希望看到更大力度及更深层次的市场监管措施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