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报特写!高仿白酒批发价“袖手旁观”

在中国,白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高仿白酒在市场上的猖獗行径。近年来,高仿白酒的批发商通过网络和线下渠道继续高歌猛进,而法律和监管似乎却在对其问题“袖手旁观”。

高仿白酒何以“袖手旁观”

高仿白酒通常指那些使用低劣原材料、模样精致却品质低下的假冒白酒。这些高仿产品常常以低廉的批发价格进入市场,瞄准消费需求而行销于各大节日或宴会。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高仿白酒的利润空间极大,因为其成本低廉,伪造品牌出的批发价对投机者极具吸引力。一瓶杜撰的高端品牌白酒,其实际成本可能不到正品的五分之一,批发价也会相应压低,从而获取丰厚利润。

打击行动受挫及问题根源

尽管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专项行动,但对高仿白酒的整治显得力不从心。生产和销售高仿白酒有着复杂的供应链,拆解其网络往往难以一举成功。生产者采取分散生产、化整为零的策略,令执法部门难以追踪。

不少批发商盘踞在偏远地区,通过层层盘剥,规避法律的打击。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高仿白酒在流入市场之前,经过了层层“包装”,以假乱真。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同时,企业打权意识欠缺的问题也让这些高仿白酒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消费者被骗

在两年前的春节期间,家住合肥的张先生曾购买了一批所谓的高端品牌白酒,打算作为年节时的馈赠。然而,这些白酒却在聚餐时被识别为假冒伪劣产品。家人和朋友对于这种尴尬的局面感到失望,张先生后来才知道,这些高仿白酒是通过某线上批发平台购得。而当他试图退货维权时,却发现对方早已“人去楼空”,给他的维权之路增加了诸多障碍。

像张先生一样被蒙蔽的消费者并不少见。近年来,消费者投诉数量不断增长,而大多数高仿白酒案件却并未得到妥善解决。

市场监管的应对和挑战

对于诸如假冒白酒的问题,监管部门其实并非无所作为。近年来,多个地方相继出台严惩高仿白酒的法律法规,各地也加强了市场巡查力度。然而,市场上出现的新问题也使监管举步维艰,特别是当线下渠道逐渐为线上市场所替代之后,一些和网络相关的法律短板显露无遗。

由于网络渠道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一条精心设计的高仿白酒销售链条不仅拥有更广阔的市场触角,还能通过价目、假冒官方网站等手段传播虚假信息,极大地分散公众对正品白酒的信任度。

打击高仿白酒的多元化战略

多位专家指出,打击高仿白酒问题,亟需政府、企业、消费者三股力量的协同作战。首先,政府需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法律制裁措施,提高违法成本。此外,应加强对违规商家、网站的震慑和惩戒力度。

企业在提高自身反仿冒技术同时,也应承担起保障消费者权益的社会责任。通过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产品溯源系统,维护品牌信誉与消费者信任。

与此同时,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增强维权意识。摒弃贪图便宜的心理,对商品价格过低的产品保持警惕。在面对问题时,应积极留存证据,为自身维权提供保障。这中间,媒体的监督及对公众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能明显提高公众识别假冒产品的能力,提高消费市场的整体素质。

未来,在全民协作的努力下,打击高仿白酒的行动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以及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扫清障碍。

By x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