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市场监管部门频频曝光高仿白酒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白酒包装及商标材料,再以低成本酿造劣质酒冒充高端品牌。这些高仿白酒外包装极其逼真,甚至连专业人员一时难辨真假,已对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构成严重威胁。
高仿白酒的“隐秘产业链”
高仿白酒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依托一条隐秘的灰色产业链。根据多起案件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产品从瓶身到外包装盒、商标标签均能做到以假乱真。不法分子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包装来源
高仿白酒的包装材料大多来源于废旧回收市场。部分消费者丢弃的高档白酒瓶被不法商家高价回收,经过清洗、再加工后流入地下市场。此外,还有一些小型工厂专门生产高仿的酒瓶、外盒和防伪标签,伪造程度之高让人瞠目结舌。 -
低成本酒液
不法分子通常以廉价的散装酒或工业酒精勾兑代替正品酒液。部分高仿产品甚至加入化学添加剂,以模仿名酒的特有口感。这种劣质酒不仅口感不佳,更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
销售渠道
高仿白酒的销售渠道多以隐秘方式进行,如社交媒体、微信群及私人关系链条。一些批发市场或低端零售店也成为此类假酒的流通枢纽,甚至有不法分子伪装成正品酒厂的代理商进行推广。
“蜂拥而至”的进货渠道
高仿白酒进货渠道正在形成“蜂拥而至”的局面。一些地下供货商通过网络广告或社交平台招揽客户,声称提供“高仿一比一”的白酒。相关广告语言直白且极具诱惑力,如“价格仅为正品的五分之一”“送货上门,支持验货”等,吸引了一批抱有侥幸心理的商家前来采购。
在某些电商平台上,也不乏高仿白酒的身影。一些商家打着“收藏品”“纪念品”的旗号,实际售卖仿冒名酒产品。尽管平台不断加强监管,但仍难以杜绝此类现象。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渠道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张,与市场对高端白酒的旺盛需求密不可分。近年来,高端白酒逐渐成为商务宴请和节日送礼的首选,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屡见不鲜。此时,不法分子借机大肆生产假酒,既降低了商家成本,也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假酒的危害触目惊心
高仿白酒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据食品安全专家介绍,假酒中可能含有甲醇、铅等有毒物质,长期饮用会引发肝脏损伤甚至中毒风险。此外,假酒的泛滥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竞争环境,损害了正规酒厂的品牌形象和经济利益。
在此前曝光的案件中,不少消费者因误饮假酒导致身体不适,甚至住院治疗。一些高仿白酒经销商在被查处后,供出了背后的生产链条,但更多的假酒仍在市场上流通,难以彻底根除。
市场监管部门的应对措施
针对高仿白酒的猖獗现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打击措施。一些地区设立了专项执法小组,专门查处假酒生产和销售窝点,并加强对流通环节的抽检力度。此外,还通过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白酒。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还呼吁正品白酒企业加强防伪技术的研发。例如,采用更复杂的防伪标签、可溯源的包装技术等,以提高仿冒的技术门槛。部分企业已开始与公安机关合作,对涉及假冒的线索进行全面追踪。
高仿白酒问题的背后,既反映了当前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也暴露了监管和法律层面的漏洞。要彻底杜绝假酒的泛滥,不仅需要市场主体的自觉,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以营造一个诚信、健康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