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白酒市场的持续升温,一些不法商家开始制造和销售高仿白酒以牟取暴利。这种高仿白酒外包装和真正的名酒几乎无异,对消费者的判断造成了极大的混淆。令人震惊的是,这些高仿白酒的货拿货渠道极为复杂且“瞬息万变”,成为打击市场上仿冒品的一大挑战。
白酒热潮助长仿冒品滋生
中国作为白酒的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特别是中高端白酒的市场需求持续上涨。高档名酒不仅是宴请必备,更成为了投资和收藏的宠儿。市场对这些名贵白酒的庞大需求,直接助长了仿冒品的滋生。一方面,不少小企业铤而走险,从事高仿白酒制造;另一方面,市场上对名酒真假难辨,为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留下了生存空间。
瞬息万变的拿货渠道
高仿白酒的制造过程并不复杂,但如何巧妙地躲避执法部门的查处、迅速将高仿产品投入黑市,再最终流入正规渠道,却是其生存的关键。
这些造假者非常擅长利用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他们通过多个渠道来获得原材料和包装材料,同时设置多处仓库,中转、分装,以增加追查难度。更有甚者,他们搭建了严密的内部信息网络,利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易,时常更换交易地点,以躲避市场监管。
庞大的造假网络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高仿白酒多是由整个网络进行生产和流通。上游,负责制造的工厂一般分工明确,从制作酒体到生产瓶盖、商标,环环相扣。他们会通过甚至跨省的仓储中转,以“化整为零”的方式配送至全国各地。而下游的经销商则负责通过“灰色渠道”将这些高仿产品推向市场。
这些造假者不仅针对普通消费者,更试图在全国各地寻找有利可图的批发经销商,甚至是酒店、餐馆等场所的幕后采购人员,通过回扣或低价刺激来促成交易。
更加隐蔽的伪造技术
在过去,高仿白酒往往由于制造工艺粗糙、材料低劣,很容易被一眼看穿。然而,现如今的仿冒者越来越“聪明”,他们不断地研发出更高级的仿造工艺和技术,使得假酒变得更加隐蔽。
其中,一些高仿白酒甚至使用真酒勾兑假酒的手法,以假乱真;而在包装上,他们则采取进口设备制造高仿标签、二维码等手段,使外表与正品几无二致。即便是阅酒无数的业内人士,也难以通过简单的外观识别真假。
打击假酒顽疾的持续挑战
为了打击市场上的仿冒产品,打假行动在全国展开。然而,如何精准有效地封堵这些“瞬息万变”的货拿货渠道成为了艰巨的任务。
政府与企业的强强联手
在这场与假酒的斗争中,政府、执法部门与酒企联手展开了多项行动。首先,他们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化追溯系统,强化对白酒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数字化监管。其次,通过设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到打假行动中来。
酒企则从技术上入手,推出了许多反假标识措施,比如更高难度的包装防伪标识、新型二维码追踪技术等,有效提高了消费者识别假货的能力。
面向消费者的教育
同时,面向消费者的教育和普及工作也在不断加强。通过媒体、互联网、线下活动等方式,消费者的甄别能力逐步提升。尤其在购买渠道方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官方认证的渠道购买白酒,以降低购买到仿冒品的风险。
然而,尽管采取了多种手段,假冒白酒的顽疾依旧难以彻底根治。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加大打击力度,如何从根本上减少对高仿白酒的市场需求,以及提升白酒产业的整体透明度和诚信度,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