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高端白酒的青睐不断升温,一些不法商家开始瞄准这一市场,制造和销售仿制名酒以牟取暴利。而市面上所谓“一比一”的A货茅台正是这些假酒中的佼佼者。这些商家不仅使消费者蒙受损失,也对正牌茅台酿造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在广州的一家大型酒类批发市场,商贩沈先生(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一瓶外观完全可以以假乱真的茅台酒。当被问及这瓶酒的来历时,沈先生不以为意地笑着说:“你要的是名头,尝不出来区别就行。”据沈先生介绍,这种“明星商品”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因为相较于数千元一瓶的正品茅台,这种高仿酒价格亲民得多,普通消费者又很难辨别真假。沈先生的生意,便是建立在此种无奈的供需关系之上。
假酒的兴盛背后,是一条隐秘而完善的产业链。许多制造假酒的小作坊隐匿在偏远地区,这些作坊通过网络接单销售,形成了集设计、生产、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流程“一条龙”服务。一些作坊甚至宣称其产品“使用的正是茅台的配方,倒是非正品外包装而已”。这种说法虽无从考证真伪,但在消费者层面发挥了明显的营销作用。
而作为假酒源头的上游,包装材料成为助推高仿茅台泛滥的重要因素。市场上,专业制作假酒标签的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只需提供简单的设计图和素材,便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仿制得几可乱真的酒瓶标签、盒装包装等。由于这些材料成本低廉,制造商可以获得非常可观的利润。
假酒市场之所以屡禁不止,还有相当程度上的市场需求。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高端白酒在某种程度上已不仅仅是酒精饮品,更是面子和身份的象征。来自公司白领张小姐(化名)则是这种心态的典型,她对记者表示:“平时家里招待朋友,真酒和假酒实际上都差不多,大家喝的是一种感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购买假酒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作“聪明之举”。
面对这种泛滥的假冒产品,消费者要如何自保?业内人士建议,购买高端酒类商品应尽量通过正规渠道,例如品牌专卖店、大型商超等。此外,消费者可通过查询产品溯源码和防伪标识以确认商品真伪。然而,这些防伪措施在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仍有难度,与此同时,假酒制造者随着技术的提升,也在不断更新仿制手段。
尽管政府和执法部门一再加强打击力度,但假酒市场的隐秘性和消费者需求的顽固存在,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与此同时,监管部门深入打击假酒背后更复杂的利益链条显得尤为关键。一方面,要加强制造和销售的源头监控,全面加大对违法商家的惩处力度。另一方面,也应该在公众层面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消费者远离假酒。
在面对假酒问题时,各大酒厂也秉持积极的态度。贵州茅台集团先后多次组织开展市场清查,配合地方执法机关进行专项打击行动。与此同时,茅台和一些知名酒厂也在不断开发新的防伪技术,以技术手段对抗假冒伪劣。但正如茅台内部人士所言,“科技发展总会有个过程,消费者的理智选择和监管的持续努力也是企业信心的来源”。
总体而言,高仿名酒在市场上的屡见不鲜,既是供需不对等的结果,也是法律监管和市场教育的双重挑战。如何从根本上肃清这一行业乱象,是企业、政府和消费者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